【文化觀光:觀光與文化遺產管理】(Cultural Tourism: The Partnership between Tourism and Cultural Heritage Management) 一書為知名文化觀光研究學者Bob McKercher 博士與文化遺產研究學者 Hilary du Cros博士所合著。本書為國內第一本文化觀光領域之中文譯作,此書不僅適合作為大專院校觀光與文化相關系所之教科書;文化觀光與文化資產管理研究者之參考依據;亦適合政府與產業界用以作為文化觀光與文化資產規劃與管理之指南。
全書共分為十四章,包含:
第一章 導論;
第二章 觀光永續經營之挑戰;
第三章 觀光的運作;
第四章 文化遺產管理;
第五章物質遺產;
第六章 非物質遺產與管理;
第七章 文化觀光產品: 一種區域性觀點;
第八章 商品化、環境氣泡與文化觀光產品;
第九章 文化觀光市場:文化觀光的一種系統分類;
第十章守門人;
第十一章 評估;
第十二章 資產審核與規劃;
第十三章 行銷;
第十四章 遺產資產的展示和管理。
本書由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歐洲文化與觀光研究所專任助理教授劉以德博士審譯。劉老師為英國雪菲爾赫倫大學管理學博士暨博士後研究員,曾獲頒教育部公費留學獎學金。劉老師之研究專長為文化觀光管理、英國文化與觀光、歐洲遺產與觀光、歐洲節慶與觀光、歐洲文化政策等,並有多篇文化觀光與管理相關之專文發表於國際期刊與研討會之中。
推薦者序 - 1
隨著資訊交通科技的日新月異,全球化的腳步日益加速,地球村已然成形;跨國的移動更是現代生活的一大特色。最典型的跨國移動莫過於出國旅遊/觀光。旅遊是時空的轉換、身心的位移、感官的刺激、視野的開拓與靈魂的追尋。觀光可以是休憩的手段、現實的逃避,異國的召喚,夢想的實現、財富的炫耀或身份的表徵。先前,人們因朝聖而踏上旅途;今天,許多景點已成為觀光客的聖地,觀光甚至成為許多人的「宗教」。無論基於何種因素踏上旅途,觀光已成為許多現代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要素、儀式、甚或壓力,因而也可說是現代性(modernity)的表徵之一。
今日,觀光產業已然成為全球最大的服務業。觀光客所帶來的龐大商機與經濟效益有目共睹。如今不論民主先進國家也好,共產獨裁政權也罷,沒有任何國家可以忽略發展觀光的重要性。如何積極拓展該國觀光產業成為許多執政者的重要施政方針。然而,觀光產業是把兩面刃;發展觀光也絕非一本萬利之事。發展觀光對一個地區的經濟、文化、社會、環境生態等各方面帶來廣泛而長遠的影響。凡此種種皆有賴學者專家多方面的探究。同理,與此相關的「觀光研究」(Tourism Studies)也應受到學術界應有的重視與相關單位更大的鼓勵。
有鑑於「觀光研究」未來的無限潛力與國人普遍對歐洲文化的陌生,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特別於2007年八月成立跨科際的「歐洲文化與觀光研究所」,致力於培育對歐洲文化學有專精的觀光研究與專業人才。有別於台灣目前大多數觀光系所著重於觀光人才的實務養成訓練,本所除了強調學生歐洲文化的學養外,更著眼於從文化研究的角度對「觀光/旅遊」現象作有系統的理論探索。而「文化觀光」的理論探索與此一觀念在歐洲諸國如何落實更是本所的關懷重點。
任何觀光活動均脫離不了廣義的文化範疇。乍看之下,「文化觀光」似乎是個言簡易明、理所當然的觀念。然而,事實卻不然。觀光與文化兩者之間存在著極為弔詭、甚至有點緊張的微妙關係。這點可以從是否成立「文化觀光部」所引起的正反意見中可見端倪。在理想情況下,文化與觀光可以成為相輔相成、互惠互利的合作伙伴。相反地,如果未能妥善規劃,文化與觀光也可能淪為勢不兩立、彼此掣肘的死對頭。本所劉以德教授所翻譯的這本《文化觀光:觀光與文化遺產管理》所探討的正是「文化觀光」中相當重要的一個面向:發展觀光與文化遺產保存之間錯綜複雜的關係。劉教授現為本所專任助理教授,負責講授所上「歐洲文化資產與觀光」、「歐洲文化政策專題研究」、「英國、愛爾蘭文化與觀光專題研究」、「研究方法」等課程,對文化資產與觀光產業相關的議題有廣泛而深入的研究。由他擔任本書翻譯工作,應是再恰切不過。
如何提升台灣觀光產業的競爭力,早已被列為政府施政的重大措施。這幾年,不管是中央、地方政府或民間團體,在積極推動以地方文化特色為主的觀光活動上,可謂不遺餘力。然而無庸諱言,就活動的精緻與深度而言,國內的文化觀光產業仍有相當大的進步空間。文化觀光的推動需要視野與人才;而人才視野的培養需要時間教育。最好的教育莫過於經驗。他人的經驗可收他山之石的效果;對有志於文化觀光的學子與相關單位而言,劉教授這本譯著的適時出版無疑是一大福音。
台師大歐洲文化與觀光研究所教授兼所長
賴守正
教師配件
|